《重返1992》相關(guān)評論

面包大盜尚萬強
6/10。借助室內(nèi)心理劇的結(jié)構(gòu)形式,依舊是錫蘭最愛展示主角們所承受的道德和家庭壓力,然后推廣到整個社會層面。充滿他一慣癡迷的緩慢平移鏡頭、黃金分割的留白畫面和微弱的燭燈照明,以夫妻價植觀各自遭受打擊(窮人燒錢、獵兔)升華主題。但是戲劇腔太濃,對話中包含的有效信息少得讓人很難看出頭緒。

今日食芙蓉叉燒
看了一圈豆友的評論,大多一二星的都在說消費歷史創(chuàng)傷、美化苦難、“文革小時代”、“集體審美的淪喪”……嚇得都不敢打分了……那就一分給作者的心誠,一分給中越戰(zhàn)爭這段歷史,一分給不錯的觀影感受,一分給母親的青春時代吧。

當(dāng)年明月
一部以宗教視角討論宿命論的邊緣人尋找與迷失的寓言。與《小武》不謀而合。精準(zhǔn)的從“人與社會”,“人與他人”,“人與自我”三個層面剖開社會病灶,曝露日下,供人慨嘆。社會層面,清晰看到時下公職機關(guān)如何推諉,不講理的官場現(xiàn)狀。他人層面,百姓“有求才施”的信仰本質(zhì)。與個人層面,和尚自己一心事佛卻數(shù)度落難,終究懷疑信仰,逐漸黑化,甚至幾乎還俗?!百I皮鞋”這場戲隱晦的暗示和尚為自行車主妹妹動了心,也就是鄉(xiāng)村女教師,可能要還俗。因為他站在皮鞋店的女鞋區(qū),而不是男鞋區(qū),挑了一雙高幫女鞋,而女教師也經(jīng)常幫和尚,給他自行車,幫他廣播念佛機等等,而和尚也在她家的炕頭上兩次問那彩色全裸嬰兒照是不是妹妹。所以,和尚買了鞋沒有穿,而是放進了口袋里。中國式的信仰在此看的一清二楚,有求于人才會信仰,佛教也可能是某種躺平的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