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秋還鄉(xiāng)》相關評論

縱橫捭闔
在某個瞬間——煙花,夜晚,舞蹈,笙歌,酒醉,內河,廢墟,斷橋——當所有指向浪漫的元素忽然同時出現(xiàn),那種山呼海嘯般的巨大沖擊讓一團血驀地涌上喉嚨,瀕死般甜美而窒息,然而心知肚明一剎的華麗落幕,又將沉淪于漫長的庸碌。。

大眾情人小明
引一段康正果《風騷與艷情》中的文字:「戰(zhàn)爭給思婦造成的相思離別之苦只是婦女不幸的一個方面,更為不幸的是,在被征服或被劫掠地土地上,年輕的婦女常常成為進犯者獵取的主要對象。戰(zhàn)爭在最初就以掠奪外部落的婦女為主要的目的,進入文明社會之後,戰(zhàn)爭的性質雖已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,但它固有的野蠻性仍然存在。不管是外來的強寇,還是內起的叛軍,武裝起來的男人總是把他們俘獲的女人當作自己的戰(zhàn)利品。男兒拼死在沙場上,死也死得壯烈。女人卻欲死而不可得,不得不茍活下去,一任亂軍蹂躪,用肉體受辱贖得倖存的生命。在男人的刀槍四處揮舞的世界上,各民族的婦女自古以來都經歷了這樣的苦難。在中國文學史上,〈悲憤詩〉是最早一篇從婦女的視角觸及這個問題的作品。」